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股票短线配资
曾经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的“蔚来汽车自燃、碰撞后起火”和“小米汽车碰撞后车门打不开”等等信息,经查证均为虚假信息。在一家知名短视频平台的内部官方报价显示,一名粉丝在60万的汽车博主,其单条1~20秒的视频商单报价即达到1.8万元,21~60秒的商单报价高达2.6万元,60秒以上的商单更是达到3.8万元。知情人士表示,黑商单的报价会更高。基本是谁充值多就捧谁,然后拉踩其他品牌,某些虚假评测甚至会赚取数百万元。
目前,一批做虚假测评的博主已经到案。
通过虚假评测要挟车企,强行索要商单的行为,其性质已经不是弄虚作假而是敲诈勒索;其行为综合所涉金额,结果是应当会面临刑事处罚的。在多部门联合开展《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发布之后,类似的违法犯罪行为将会被特别重视,相信能够让汽车评测行业真正的规范化。
但是有一点还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
“谁充值多就捧谁,然后拉踩其他品牌”的背后是什么?
其背后的关键点显然是“谁充的值。”
有一些网友表示很难理解为何只关注做虚假测评的博主,为这些博主“输血”的企业才应该是罪魁祸首,其扮演的角色是甲方。客观上确实应当揪出这些涉事企业才对。笔者作为业内人士可以为网友的不解进行简单的解读,其实有一些商单是很难追责到企业的;因为企业会将类似的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其主营业务是营销推广,而与博主对接的不是车企而是这些第三方公司。
所以即便博主输出的内容客观存在问题,实际最终溯源也只能到第三方公司这一环节。
只要车企把相关业务全权授权给第三方公司,车企就能摘得干干净净。
并且第三方公司在给博主相关资料的时候,其资料中往往会注明不要主观恶意拉踩;可是博主会怎么做实际上不是第三方公司可以全然决定的,或者说第三方公司会选择性的无视其输出内容,只不过不会体现在文字交流上。
其往往会通过一些社交软件通过语音进行交流,或者面对面对接,但总会做好防录音准备;所以博主最终输出的内容就算是违反法律法规,可通过所有交流内容也依然难以给涉事公司定罪。
逻辑就是这样。
如何解决该难题呢?
笔者认为应当设置一条完善的溯源体系,对于与品牌和产品相关的内容,应当强制性要求车企或车企外包的第三方公司对其输出内容进行校验。
也就是说只要是博主输出的与品牌和产品相关的内容存在利好品牌和拉踩竞品的情况,车企就要担责,不论其是否外包;除非有资料证明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商业合作,是博主的个人行为,但企业依然需要按照溯源平台对相关内容和情况进行公示。
并且所有传媒平台在媒体发布相关内容的时候,需要对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并且依据输出内容的类型进行分类,并使用显著标识进行标注,比如内容为广告推广之类。所有博主在发布内容的时候,需要按照设定的规则对是否与解读品牌有商业合作关系进行说明,不论是货币交易还是以折扣、赠品等形式进行的互动,都需要明确注明。
只要做到这一点,博主和媒体输出内容的参考价值则会足够明确,也很难再对平台用户造成误导;更重要的是能够明确车企营销推广的力度,这一结果对于汽车爱好者和消费者而言也是判断分析的一大重要参考。
总而言之,要让博主和媒体输出内容足够透明。
在透明的评测、分析和评论体系里,想要弄虚作假则会难上加难。
进而实现汽车行业评论分析领域的清朗。
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当对企业自身的营销宣传行为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应当对企业创始人或高管等具备强大个人影响力的角色进行管控;避免其绕过中间环节直接进行夸大或虚假的宣传。由于部分企业会在各地方建厂,企业人的个人行为难免会被地方保护,这也是需要重视的现象,在法治社会里,决不能容许产业资本凌驾于法律法规之上。
汽车作为工业产品里的明珠,应当以技术为基础展开竞争。
股票短线配资
大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